桃桃乌龙茶🍵

芒果布丁加点奶☞susi
™花亦泠

我决定每天都要看一遍,太太说的太对了✧٩(ˊωˋ*)و✧

兔总的微笑:

每天都要看一遍


陈大大大大大欢:



想稍微来说几句。








其实我是一向懒得对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说什么的。说得难听点,左右我也不在圈子里,眼不见心不烦,我觉得反正也脏不到我身上。但是最近发生的事情比较多,包括这个圈子,包括室友跟我吐槽的另一个圈子,再包括就发生在身边的、似乎差一点点就能波及到我身上的事情。所以在跟室友从纯粹吐槽到莫名其妙地学术性讨论后,还是决定稍微说两句。








我是个特别特别神奇的人,每一次都在血雨腥风的圈子外徘徊,每一次都没进去过。最早的时候,确实追过韩流,但那时候年纪太小,根本还不理解圈子是个什么东西。后来心智成熟一点开始转欧美,特别错觉地以为其他圈子都脑残,就我们高贵冷艳。








慢慢地我明白了曾经的我是多么的愚蠢,不存在什么A圈脑残、B圈傻逼、C圈戏精,只有D圈最清新脱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况。只要是个圈子,里头的人八成都没脑子。








这个“没脑子”不带任何主观嘲讽色彩,是纯粹客观的、字面上的意思。我的意思是,圈子这种东西,不知不觉地吞噬个体完备的认知能力。








首先“圈子”是什么?它是一个群体但在概念上并不完全等同于“群体”。从字面上看,“圈子”明显具有封闭性。个体要组成“圈子”,意味着彼此间的距离、差别是有上限值的。想象一下,“圈子”就好比五十个人挤在一个呼啦圈里,它要求个体间的距离降到最低。当一个圈子稳定之后,他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会到达一个峰值,圈子里的人出不去,外面的人也进不来。相对的,“群体”的组织更松散,它更像五十个人聚集在一个两百人教室里,个体的独立性更容易保持,并且你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意愿推门离开这个教室。








所以其实我个人认为,大部分人只是活跃在“群体”里,还不够资格说自己进入到某个“圈子”里。因为“圈子”的紧密组织模型对成员的“门槛”是很高的,最重要的一点是,你必须服从这个圈子的整体身份定义先于你个人的身份。打个不怎么合适的比方,“圈子”更像个国家,群体类似世界性组织。一般来说你不被允许同时拥有两个国籍,但可以处在多个组织之中。








(这是不是粉圈特别喜欢发粉籍的原因?突然又明白了些什么。)








第二,为什么我说圈子会不知不觉地吞噬个体完备的认知能力?非常简单粗暴,两个原因:第一方便;第二习惯








先说方便








社会心理学关于第一印象的理论粗略概括类似于:人在面对某一陌生人时本能地以标签的形式对其产生第一印象。而在个体认知中最通行的标签就是群体标签。黑人、白人、鲜肉、演技派、花瓶等等,人的大脑自然而然地选择一条最省力的方法认知这个世界:找到个体贴合某一标签的特征,贴上标签,形成第一印象。








这是人的本能,其实无可厚非。并且在后续的接触中,具有完备认知能力的个体会一步步调整第一印象,最终形成一个比较符合认知对象的最终认知。但是这一过程在一个高度聚合的群体,也就是“圈子”里会变得非常困难。也就是勒庞所认为的群体中的个体会丧失一部分认知能力,服从群体的统一观点,做出平时不会做出的决定、判断、行为。“圈子”为了保持自身的稳定性,会极度排斥个体化的认知。非黑即白,要么全对,要么全错,不容许出现中间地带,要不一个人认为30%对,三个人认为45%对,两个人认为70%对,怎么统一思想,一致对外?








再来是习惯








之前提到过,一个“圈子”对其成员的要求包括必须服从整体身份定义先于个人身份定义。在粉圈里大概就是,我先是A的粉丝,然后才是我。这显而易见是极其荒谬不合理的,但事实是,不仅圈子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认同这一观点,包括圈子外的其他人在往内观看这个圈子中的个体时,也会下意识地认同这个身份。








所以我们常见的粉圈撕逼是这样:








A看见B辱骂自己的偶像C,A快速地给B贴了个标签,即B是D的粉丝。从此B就不是B了,而是辱骂我的偶像的D的粉丝B。于是A就夹枪带棒地骂回去了,对象是辱骂我的偶像的D的粉丝B。这时候另一个D的粉丝E看见了A,同样给A贴了个标签,即C的粉丝A。几番下来,场面上就不再是B骂了C,A骂了B,而是C的粉丝A和E在和D的粉丝B和F撕逼。又因为你们这些A、E、B、F实在没有什么其他明显特征,为了方便我就直接把你们统称为C的粉丝D的粉丝








所以最后的最结果是,D的粉丝骂了C,作为C的粉丝我要还击,你们D的粉丝这个群体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?是D。好,那我就骂D。








逻辑错误最根本在:B骂C这件事和他是D的粉丝无法证明有直接因果关系,这个认知标签贴的不对。所谓不上升蒸煮,从根本上来说,应该是这个意思。








一件事上升到你来我往说不清的地步的时候,总有人跳出来说:先撩者贱。但就这句话我认同,但请认清这个“者”究竟是谁。不是D的粉丝B,是B。如果你的本能告诉你必须要加个标签,我建议你加脑部瘫痪需要专业部门进行监管的B。








最后重申一下,正确的认知逻辑是这样的:X对某人有恶意 → X是垃圾。




一个认知能力不健全的人的逻辑是这样的:X对某人有恶意 → X和Y有关系 → X和Y都是垃圾。








就是这样。


















评论

热度(21)